就业协议对于毕业生有多重要
就业协议对于毕业生有多重要,签订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们择业过程有所收获的象征。不要想当然地将口头协议等同于就业协议,要按流程签订就业协议。下面一起来看看就业协议对于毕业生有多重要。
就业协议对于毕业生有多重要1
一、什么是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也是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
2019年4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9〕22号)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四不准”规定,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二、签订就业协议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签协议前,毕业生一定要全方位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例如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招聘的岗位性质、企业的员工培养制度、待遇状况、福利项目等系列内容,不但要掌握资料,更要实地考察。并且还需要重点了解单位的人事状况,了解企业是否具有应届毕业生的接收权。
第二,毕业生在签约时要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就业协议书,先由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纳入就业计划,协议书生效。有的毕业生为省事,要求学校先签署意见,但这样做使学校无法起到监督、公正的作用,最可能受害的将是毕业生本人。
第三,签署协议书时,一定要认真、真实地填写协议书内容。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说明,并在协议书中注明。以往有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而后遭到违约处理。
第四,毕业生在签约时也要考虑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协议具有双向约定的作用,如果有双方需要相互承诺的部分,一定要在协议书或补充协议上加以说明。就业协议中可以规定违约金的数额,根据现行规中规定的上限是12个月的工资总和。
第五,毕业生在签约中,一定要注意条款的合理性。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押金、保证金等,并以此作为是否录用的决定条件。
第六,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都不得单方面拖延签约周期。毕业生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最好能够及时咨询高校就业部门负责老师,征求相关的意见和指导。第七,签订就业协议书后,一定要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可能是学生毕业前签订、毕业后生效的,也可能是毕业后签订、立即生效的。一般就业协议书也会在劳动合同生效时,而终止其效力。
三、各种协议有哪些区别?
大学生毕业前后往往要签署三份协议: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动合同,但是不少学生和用人单位都不能区分三份协议的特点和效力。
实习协议:是指在校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进行实践学习,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就业协议:是指在校学生毕业前与学校、用人单位三方签订的协议,目的在于约束学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后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
四、协议是否可以约定违约金?
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用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由此来看,就业协议是可以约定违约金的,但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5000元,且约定违约金有其基本的原则:一是违约金的数额应考虑双方当事人(特别劳动者)的承受能力;二是约定违约金时双方要对等。当然,如果学生以为用人单位要求的违约金过高时,可以与用人单位商量,酌情下调。
就业协议对于毕业生有多重要2
就业协议不等于劳动合同
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就业协议是大学生在毕业前,由大学生、学校、用工单位三方共同签订,确定就业意向和相关权益的约定,如同“订婚协议”一样仅有象征意义,只能保护大学生毕业前的利益。但是大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学校已脱离三方关系,毕业生和用工单位双方就只能通过劳动合同来相互约束。
目前,在大学毕业生与用工单位产生的就业纠纷中,用工单位违约占主因。有关部门出面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动员双方通过协商,由违约方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但如果双方事先没注明违约内容的,那么,约束力就相对较弱。
因此,建议大学生在校时与用工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最好明确违约责任,以督促双方履行职责。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签约单位工作后,不能再续用以往的“就业协议”,必须与用工单位及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这样才能被纳入正常的劳动维权范畴,也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